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

●華碩-再生電腦希望工程



  沒有人說做公益就一定是要捐錢,雖然捐錢的確是最直接省事的做法,但時機歹歹景氣低靡的現在,大家有錢都往行庫存,何來閒錢做公益。不過,在日子還是得過、某些東西還是得換的情況下,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還是不變的一項生活法則。那舊品「去」是該去到哪裡呢?華碩倒是提供了一個很不錯的管道讓消費者處理舊3C商品,而且讓舊品「去」的很有意義。

  台灣在市區、郊區的數位城鄉差距是有目共睹的遙遠,部份地區更別說網際網路了,連電腦設備都沒有,就看市區不斷前進,郊區則維持原始生態。這樣或許可以確保郊區的自然環境不受破壞,但對郊區生活的人們來說,與市區的資訊、消息、新聞鏈結間隙只會愈來愈大。

  其實早年也有過些許政府單位投入縮短城鄉差距的工作,像 教育部/資策會行政院 等,也都各有成效。但這些工作應該要持續下去不中斷,才能逐漸達成城鄉資訊平衡的目的。

  拜3C商品新規格推陳出新的速率極高所賜,城市人有時是為了趕流行,或是物品功能的確不敷使用,汰舊換新似乎是常有的事,也許舊品其實沒有損壞,但往往因為追求新品的功能、外觀,或就只是為了時尚而更換設備。相較於某些連電腦都沒有的郊區而言,成為極大對比。而換下來的這些舊品,一般都是當成垃圾在處理,也較少有人意識到3C商品的回收。

  所以,華碩發現了這個現象,自今年(2009)起配合行政院縮減數位落差計劃(ADOC 2.0)執行結合環保與社會公益之「華碩 再生電腦 希望工程」這項活動,讓功能仍良好的舊品獲得重生的機會,不但能對舊品完善處理,還能幫助郊區、弱勢團體解決設備不足的問題。

  這項活動在回收對象方面分為兩種:一般消費者(前者)與公民營機關團體(後者),回收標的也有不同。

  • 廢主機(至少包含機殼、電源供應器、主機板)(都有)
  • 廢螢幕(都有)
  • 廢筆記型電腦(都有)
  • 廢印表機(僅後者)
  • 廢掃瞄器(僅後者)
  • 廢手機(僅後者)
  • 其它(如板卡類、網路設備、光學存取設備)(僅後者)
所以如果換電腦、週邊設備,但舊品仍堪用又不打算自行留存備用,可以透過這個方式把舊品出清。畢竟3C商品的二手市場也沒有什麼賺頭(大家都嘛要買新的,哪還會去買舊的),還不如拿出來做公益吧。更詳細的回收訊息,請見 活動官方網站

  百萬部落客站出來!如果,您願意為此活動串連廣告在您的網站/部落格,您可以用這兩張 圖進行串連(圖片皆外連自華碩網站):







  再來就是一些碎碎唸了。我之前就說過 我在關注著 ASUS P835 的各項資訊,上官網看是一定要的嘛,就給我看到這很有意義的活動。一看到「縮減數位落差」這個關鍵字,我就決定寫這篇了,不為什麼,只希望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眾生平等。回想去年在「資訊科技管理」的課堂上,有位在資策會工作的學長便於期末報告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執行成果,著實令人為之動容。

  我自己也實際做過類似的事,雖然地點不是偏鄉。五專四學會策辦活動,我與學會會長、各高階幹部前往萬芳國小進行網頁設計的教學,目的是希望帶動中小學(資訊)社團發展。有過這次經驗,再加上剛才說學長分享資策會的執行成果,讓我非常想就近前往郊區的高中、國中小學問看是否有欠資訊、電腦師資,但資訊師資在大台北地區似乎是頗充足的,不知道這個消息的正確與否。

  再回來談活動本身,我一直想不透,為什麼一般消費者就不收「印表機、掃瞄器、手機、其它(如板卡類、網路設備、光學存取設備)」,難道一般消費者用不到這些東西嗎?如果是因為零散不方便收集,一般消費者的主機、螢幕、筆電應該也不可能會是大批量的才對。所以我有一組包裝完整卻因功能不足而退休的 GD75 也沒辦法趁這機會做公益。至於我的主機(五年、七年)、螢幕(七年)、筆電(三年),穩定運行中,雖然慢但堪用,何況想換也沒錢換,有錢我就先衝 P835 了,V66 真的是功能不敷使用。

【相關鏈結】

【主題影片】

keyword:回收, 逆物流, 環保, 二手電腦, 再生電腦, 愛心電腦, 電子廢棄物, e-waste, 廢電腦, 數位落差, 電腦捐贈, 舊換新, 公益, 華碩

沒有留言: